展览
讲座/论坛
最新动态
出版
社会教育
关于我们
EN
预约参观
预约

展览

从苏东坡到吴之振——清初文坛盛举与黄叶村庄的士林往事

展览日期
2018年09月15日-2018年12月18日
开幕时间
2018年09月15日, 16:00, 周六
展览地点
皇城艺术馆书画厅
展讯

简介


明末清初改朝易代之际,社会各方面的激荡变动,增进了文艺作品的推陈出新,诸多大家涌现,他们从独特的视角,各自抒发着内心性灵、展现着文化魅力。康熙朝的著名诗人吴之振,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吴之振(1640—1717),字孟举,号橙斋,别号竹洲居士,清代浙江省石门县洲钱镇(今桐乡市崇福镇)人。性坦率豪爽,淡泊于名利。康熙时举贡生,纳赀为内阁中书科中书,亦不赴任。吴之振是清初大力提倡诗宗宋代的主将,他与吕留良、吴自牧编纂的《宋诗钞》既深刻推动了宋诗的流传,也寄托了他们对大明的故国之思。


1671年,吴之振将刊行完毕的《宋诗钞》携带进京,分送诗坛巨子与诸名公,名震京师。吴之振即将离京返乡之际,当时的文坛名流、新贵才俊与其在梁园宴饮论诗并为其写诗赠行,留下了《赠行诗册》。南归之后的吴之振隐居于黄叶村庄,新辟菜地,因作种菜诗二首,并请志道之士就此题唱和,唱和之人有明遗民吕留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黄宗羲等人,留下了《种菜诗唱和册》,享誉诗坛。


吴之振去世后,其生前所藏的名人墨迹和书画等由其后嗣珍藏三百余年,历经清代文字狱、清末太平天国战乱、日本侵华战争等浩劫,赖吴氏子孙鼎力护持方完整保存至今。现在,这一系列作品在皇城艺术馆全面展出,它们是明末清初政治、文学、书法等多元素全方位的实物缩影,承载着吴之振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和往事,同时也提供了一个研究明清易代之际士大夫政治心理和文化心理的原始文本。我们力图通过本展览引领观者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酬诗唱和的风雅之下隐含的不同思想的激烈交锋。


image.png

清·禹之鼎 《橙斋先生像》


  • 携《宋诗钞》北游,誉满京华。集《赠行诗》南返,归隐田园        

                                             

image.png

清·徐扬 《京师生春诗意图》(藏于故宫博物院)


康熙十年(1671)秋,吴之振携新书《宋诗钞》来到北京。当时距明亡不久,诗坛笼罩在遗民思潮低徊哀愁、激愤悲怆的氛围中。诗坛领袖王世禛、宋琬、钱谦益等人皆推崇宋诗,以挽颓风。吴之振的到来,更推动了京城文人宗宋诗风的形成。借在京为官的姻亲劳之辨和同乡吴光的关系,吴之振结识了许多官员,这些官员大都是进士出身,其中不乏学界巨擘、诗坛盟主,如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的陈廷敬,礼部侍郎、《明史》总裁官徐乾学,刑部尚书、诗论创“神韵”说的王世禛等。吴之振与他们谈文论诗,赠书往来,相处甚欢。《宋诗钞》也被京城文人争相传阅,一时洛阳纸贵,风头无两。


次年二月,想要回乡隐居著述的吴之振决定离京。诸名公齐聚梁园水楼,为吴之振践饮赋别。在座之人中有四位后来官至大学士,秉政中朝。另有康熙三年分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严我斯、李元振、周弘,以及康熙九年的状元蔡启僔等。当朝俊彦各赋华章,送客南归,可谓是文坛盛事。


  • 种菜唱和

  •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image.png

1675年黄叶村庄落成后,吴之振命侄孙吴震翱写此《黄叶村庄图》


返乡的吴之振筑别业于石门城西,因爱苏轼诗句“家在江南黄叶村”,便将之命名为黄叶村庄,其构造布局出自画家禹之鼎之手。图中可见此地绿树环绕,静谧清幽。庄内有亭台楼榭,回廊曲曲,竹树掩映,自然雅致。室内案上放有书籍卷轴,篱墙内一位老者在指挥一个儿童种菜。这正是吴之振隐居生活的写照。


吴之振于黄叶村庄内辟菜地二亩,园丁杂植菜蔬,因连日好雨,菜蔬生意可喜,吴之振作《种菜诗》二首,自和二首,并请“志道之士,不厌藜藿,请各赋一章,寄托胸臆。”


吴之振选择“种菜”主题并非偶然。在传统语境中,“种菜”自古即为文人排遣内心孤闷,从世俗庶务中求得解脱之举。最喜作种菜诗的,当属苏轼,如其《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其一》中之句:“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吴之振推崇宋诗,效仿东坡,其以“种菜”明志,也在情理之中了。


纵观《种菜诗唱和册》,参与唱和者近三十人,大多为隐居山林之中不愿出仕的明代遗民,如吕留良、黄宗羲、黄宗炎等人。吴之振去世后,种菜诗依然嗣响不绝,民国时尚有清代遗民劳乃宣、吴郁生等人唱和。一部诗册,集明清两代遗民唱和之作,时间跨度达二百余年之久,被后人传为佳话。


  • 吴之振所作《种菜诗》


image.png


吴之振所作种菜诗中,有“闲人休作东陵看,只种菘葵不种瓜”之句。秦时有邵平被封为东陵侯,秦亡以后不愿委身事汉,遂为布衣,以种瓜为业,世人称其所种之瓜为“东陵瓜”。吴之振以此含蓄的表明,他只愿做一个不问世事的隐士,不想参与到政治纷争中来。此种心境也反映了清初士人在云波诡谲的政治环境下对平静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image.png


雍正十年,因曾静投书谋反案牵连,已去世五十年的吕留良被雍正帝下令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雍正时期文字狱之首。吕留良案发后,吴之振后人为免受牵连,将其所作种菜诗之款识截去,可见当时形势之险恶。因吕留良著述手稿皆被清廷禁毁,故其手迹存世极罕,目前已知存世者只有两件,一件即为此《种菜诗》,另外一件《偶耕诗》手迹藏于上海博物馆。


  • 吴氏密箧

  • 吴之振后人印章

吴之振去世后,此一系列作品由其后世子孙珍藏,其上多钤有吴之振后人印章,证明这些作品是吴氏子孙世守相承的宝物。吴氏才人辈出,吴之振第八世嫡孙吴炳元、吴伯滔,第九世嫡孙吴芷芳、吴待秋皆以书画名世于海上,吴芷芳也以善刻著称。民国时期,吴之振这组作品曾珍藏于吴芷芳手中。


image.png

吴昌硕等为吴氏后人制印十九方